实时:讲好“两河”故事 守护碧水蓝天——山东聊城做好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文章

大河奔涌,蜿蜒九曲。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滚滚黄河水,滋润着九州大地。在山东省聊城市境内,黄河河道长59.51公里,每年提供8亿多立方米的水源补给,灌溉36万公顷农田,是这座城市经济社会发展不可或缺的命脉。近年来,该市全面落实中央和省关于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各项工作部署,建立工作推进机制,创设工作专班,持续改善生态环境,加强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加快推进高质量发展,推动黄河重大国家战略落实落地。

用心用情讲好“两河”故事

作为“黄河生态经济带”和“大运河文化带”唯一交汇点,聊城既面临重大国家战略叠加机遇,又面临“两河”战略下的新挑战、新问题。

机遇摆在年前,怎么抓、如何用?聊城的“答案”,就是依托“两河”交汇特殊地理位置,建设“黄河+大运河”生态文化示范区,尽快在生态文化建设领域取得突破、创造经验,以点带面,推动全局工作走向深入。

为确保示范区建设高点起步,受市发改委委托,山东省宏观经济研究院围绕示范区建设开展专题调研,形成了《“黄河+大运河”生态文化示范区建设调研报告》,为示范区建设提供了智力支撑。

围绕示范区建设,一些基础性工作也迅即展开。高标准编制《聊城市“十四五”文化和旅游发展规划》,明确提出“两河”文化融合发展概念;深入挖掘“两河”文化遗产资源,对全市未定级文物进行普查,共普查登记582处,新发现文物点29处,完成非遗项目普查982项;加强文物保护利用,市级每年设立1000万元文物保护专项资金、200万元非遗保护专项资金, 2021年以来实施31个重点文保项目。

项目是文旅产业发展的支撑。围绕“两河”文旅开发,2019年到2021年底,聊城市共建成项目14个,投资总额66亿元;目前在建项目37个,待建项目9个,总投资333.44亿元,累计完成投资116.98亿元。东阿黄河康养旅游度假区、东阿黄河生态长廊、黄河国家森林公园、景阳冈景区改造提升、蚩尤陵农耕文化园、阳谷七级运河古街等一批文旅项目陆续完工,为全市文旅产业发展注入了蓬勃动力。

让绿色成为最动人的底色

秋日的聊城开发区,阳光明媚,水清天蓝。小湄河边,水鸟嬉戏,满目葱茏。

良好生态的背后,是该区推进环境保护治理的创新探索。开发区整合人才、技术、信息、金融、市场等优质资源,建立“环境医院”,邀请多位环保专家常驻,从场地设置、环评内容、总量申请、清洁生产、排污许可、能耗等环保问题入手,为当地企业“把脉问诊”。同时建设了环境监测实验室,监测范围覆盖3000多种污染因子,有效满足了市域及周边各类企业对环境监测服务的需求。

落实黄河重大国家战略,必须坚定不移地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2022年以来,聊城市加强顶层设计,以“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为主线,按照“提气、降碳、强生态,增水、固土、防风险”的工作思路,打响了一场污染防治攻坚战。

——印发实施《聊城市2022年大气污染防治提升工作方案》《聊城市2022年挥发性有机物治理和臭氧污染管控方案》,对企业实施规范化治理和差异化管控。围绕汽修行业喷漆工艺开展专项检查,排查企业118家,发现问题155个,依法查处15家;共有78家重点涉VOCs企业完成低挥发性有机物含量替代工作。

——推进黄河流域“清废行动”发现问题整改,30个问题已整改完成28个。推进农村生活污水和黑臭水体治理,全市478个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村庄中,已开工410个,完工312个,全市23条农村黑臭水体全部完工。

铁腕治污,换来天蓝水碧。今年1-10月份,聊城市PM2.5年均浓度38微克/立方米,同比改善9.5%,优良天数209天,同比增加9天。圆满完成冬奥会冬残奥会及10月份重污染天气应对任务。国控地表水考核断面水环境质量指数为5.49,列山东省第7位;改善率为7.9%,列全省第4位;优良水体比例70%,优于考核目标30个百分点。

用好每一滴“黄河水”

造纸曾经是公认的高污染行业。聊城阳谷县的山东金蔡伦集团在水资源集约节约利用上做文章,县污水处理厂处理的废水传输到集团旗下的森泉湿地公园,净化处理达到三类水标准后,部分用于城市清洁和耕地灌溉,部分传输到森泉水厂进行再生水处理,回用于工业生产,建立起完整的循环链条。

聊城发展的命脉在水,希望也在水。聊城市坚持以水而定、量水而行,加强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在山东省率先出台地市级综合性节水激励政策,将企业争创水效领跑者列入《聊城市支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20条政策》,工业节水改造列入市级技改激励资金支持范围。今年以来,推广工业节水技术、工艺和装备120余项,全市再生水利用占比较2018年提高2个百分点。在农业用水方面,实施了一批引黄灌区节水及续建配套节水改造工程,健全完善渠系和管网,补齐计量设施短板,促进灌区农业用水“计量收费”,位山灌区被评为“全国灌区水效领跑者”。

降落的雨水经落水管流入过滤系统,经过处理后下渗到雨水收集池,干旱时用来浇灌花草、冲洗道路……在聊城市城区西湖馨苑小区,雨水回收系统把雨水变废为宝,取得了良好的生态和经济效益。

在推进工农业节水的同时,该市大力加强海绵城市建设,通过建筑、道路和绿地、水系等生态系统的吸纳、蓄渗和缓释作用,有效控制雨水径流,从而达到“小雨不积水,大雨不内涝,水体不黑臭,热岛有缓解”的效果。截至目前,全市节水型单位、小区的覆盖率已超过国家节水型城市规定的15%的要求。

让产业迸发“生态活力”

深入推动黄河重大国家战略,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相辅相成,都是“必答题”。

鲁西化工集团年产25万吨化肥合成氨产能全部退出并通过验收,时风巨兴轮胎有限公司提前完成斜交胎产能压减任务……坚定不移推进落后产能退出,让聊城能够在高质量发展赛道上“轻装上阵”。

今年以来,该市坚持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坚定不移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截至目前,全市实施工业技改项目591个,工业技改投资同比增长29.4%;九大产业集群加速发展,有色金属及金属深加工、新材料产业营业收入均超千亿元;实现有需求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机构全覆盖。

科技创新是“关键变量”,也是高质量发展的“最大增量”。在聊城高新区的易斯特工程工具有限公司,通过自主科技攻关,研发的外硬内弹刀圈冲击功从原来每平方厘米60焦耳提升到120焦耳。采用这种刀圈的盾构机刀具,能够适应复杂多变的地质条件,深受国内各大工程基建企业欢迎。目前,企业订单供不应求。

通过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大力推进科技创新,截至目前,该市高新技术企业总量达到411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评价入库708家;拥有国家级创新平台40家、省级创新平台230家,拥有国家级科技孵化器1家、省级科技孵化器3家。

(图片为资料图)

记者曹天伟通讯员邵惠

关键词: 国家战略 黄河流域 坚定不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