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地文旅单位携手《光与夜之恋》 开拓少数民族及非遗文化传承新思路

通过与年轻人喜闻乐见的数字领域知名IP开展深度合作,以数字化内容为载体,将少数民族文化和地域特色文化,以及各种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以具有互动性和趣味性,同时又不失严谨的方式呈现给当代年轻人,已渐渐被证明是行之有效的一种思路。

刚刚过去的5月,在手游《光与夜之恋》以推动少数民族文化、少数民族非遗项目为目的的联动活动当中,就看到了湘黔4家文旅单位的身影。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传统文化与年轻人同频共振

近年来,在国家数字化发展战略和数字化产业政策引导下,拥有着丰富少数民族传统文化资源的湘黔等地的文旅部门,高度重视对于当地文旅、文创产业的对外合作及数字化转型。例如,贵州就通过打造的“一码游贵州”“全域智慧旅游服务平台和“云游贵州”等数字应用,实现了智慧文旅的全省覆盖。

而这一次,《光与夜之恋》手游对于数字IP与传统文化多元联动的尝试,吸引了湘、黔等地文旅部门参与。

5月26日,在《光与夜之恋》手游发布联动有关的微博后,湖南文旅、贵州文旅、黔东南州文旅、黔南州文旅官方社媒账号现身评论区开展互动,推介各地区民族特色文化和优质文旅资源,并欢迎广大网友实地旅游体验,得到了网友们的热情回应。

5月26日当天发布的《光与夜之恋》“采风小记”视频,仅在微博就迅速收获了百余万播放量和数以万计的转发、点赞互动。

在热情的互动中,以少数民族文化、非遗技艺为特色的传统文化,实现了与以年轻人为主体的广大网友的“同频共振”。

视频于全网各平台发布后,有不少玩家自发向社交媒体平台上的其他用户推荐自己的家乡,也有玩家表示已将视频当中探访的湘西芙蓉镇、贵州瑶山古寨、贵州三都水族自治县等地加入了自己的旅游打卡计划,预估对当地文旅能够起到相当的直接转化作用。

深度定制,数字文旅联动更需内容创新

除了实地“采风”,以“夏鸣星”视角带领玩家探访各地外,此次《光与夜之恋》同湘、黔各地的文旅联动还在内容形式的创新和深度挖掘上颇具亮点。

一方面,此次合作打破了过往此类合作惯常的科普式思维,以展现民族文化之美、非遗之美为主旨,采用定制化的形象来予以呈现。

另一方面,此次《光与夜之恋》与各地文旅部门合作,精选了多个兼具历史文化底蕴和艺术、美学价值的非遗项目,并与之开展深度联动,给年轻人带来了丰富的视听享受的同时,还引发了玩家对相关文化内容细节的探索和考据。

比如此次联动合作中定制的水族“水书”作品,引起了不少玩家和网友的好奇,同时也让更多年轻人对于水族水书这一传承千年的古老文化产生了兴趣。

当然,数字文旅的创新与文化传承,也都离不开“人”的作用。

此次参与合作的四位非遗传承人——土家族西兰卡普传承人张甜甜、水族水书传承人杨胜昭、苗族苗银传承人杨洪江、侗族蓝靛靛染传承人陆彦梅,不仅充满热忱,而且对于在数字游戏中融入自己的非遗技艺都有着自己的独到见解。

其中土家族西兰卡普传承人张甜甜,本就是一位生长于数字时代的90后。可以说,张甜甜本身兼具了非遗文化传承人和数字IP受众双重身份。

而随着时代的发展,相信未来会在更多数字文创与传统文化之间的联动合作中,遇到更多的“张甜甜”。相信这样的联动会成为常态,也会有更多年轻人投身非遗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工作中。

总的来说,此次多地文旅部门与《光与夜之恋》手游等知名数字IP所开展的互动表明,大众人群、特别是年轻人群体,并非对诞生于祖国广阔山川中的区域文化、民族文化缺少兴趣,而是缺少了解与近距离接触的途径和契机。

如今随着时代的发展,可以通过更多元的方式和手段,让具有地域特色的少数民族文化和非遗文化,在数字力量的加持下获得更多传播机会,也让当代青年不断开拓文化视野,通过不同方式了解这些古老而瑰丽的传统文化。而这样的文旅和文化传播方式,值得在更大范围内推广。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