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热闻】ChatGPT“横扫”校园缘何遭封杀

ChatGPT进入校园的速度,超乎许多人的想象。

“满绩点!全班第一!开心!”

2023年1月,正在上大二的李凌,凭借一篇1200多字的课程论文,成功在《新媒体与广告》这门课取得90多分的好成绩。在他们学校,这相当于绩点满分。


(相关资料图)

不过,这篇论文的好成绩,要归功于ChatGPT。

ChatGPT是一款人工智能聊天机器人,在2022年11月一经上线便引发关注。不同于以往广受诟病的“人工智障”,它能够深度理解上下文的关联,完成写文章、邮件甚至是敲代码的复杂任务。于是,便有了李凌的高分论文。但这样的成绩不算作弊得来的吗?依靠ChatGPT创作对孩子们的培养有好处吗?

不止一个人提出这样的问题。也因此,ChatGPT正在遭遇一个尴尬的局面,一边因其强大的学习辅助功能而“横扫”各大校园,成为学生眼中的“作业神器”,一边却被多所高校、期刊列入黑名单,遭受封杀。

全班第一的论文,出自ChatGPT

“全靠ChatGPT,两小时的考试,我一小时就交了卷。”

2022年年底,李凌参加了《新媒体与广告》这门课的网上开卷考试。考试要求在两个小时之内完成一道论述题,问题与互联网广告的新现象有关,字数要求在1200字以上。其间可以查阅各种资料。

“许多同学都进行了提前准备。”李凌告诉中青报·中青网记者,很多人除了整理课件,还提前下载了几十篇广告专业相关的论文,以备参考。

他却另辟蹊径。两个小时的考试,当别人还在翻阅各种资料奋笔疾书,他只是和ChatGPT对话几个回合,输入不到20字的问题,就获得了一篇长达6000多字的文章——从定义、源流、特点、未来发展等角度分析了当下互联网广告营销的特点。随后,他将这些素材精简到了1200字左右,“提前一个小时交卷走人”。

1月,成绩出来了,李凌位列全班第一。

ChatGPT创造的“校园奇迹”远不止于此。在ChatGPT的“原产地”美国,2023年1月,一项对1000名18岁以上学生的调查显示,超过89%的受访学生会使用ChatGPT来完成家庭作业。同月,密歇根大学的哲学教授安东尼·奥曼发现全班第一的论文是用ChatGPT写的。

根据中青报·中青网记者不完全统计,截至2023年1月底,国内各大社交平台上,有关使用ChatGPT完成作业的讨论已经超过10万条。

有人认为,ChatGPT能够帮助学生快速梳理问题的解题思路,还能够借助它检查作业错误,是一个相当强大的“辅导老师”。

有人则认为人工智能工具会助长学生的惰性,“什么作业都能够依靠人工智能完成,那学生就不用学习啦!”这并不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更无利于他们发展创造性思维。

目前,全球多国大学、科研机构发布明确的人工智能禁令,禁止使用ChatGPT和其他所有基于人工智能的工具完成学习与考试任务;多家期刊、出版机构也禁止将ChatGPT列为论文合著者。

不过关于ChatGPT对学生影响的讨论,并未随着一张张禁令而停歇。网络上,公众对于ChatGPT的争论,仍在发酵。

人工智能是“辅助”,还是“代替”学习

有人认为,虽然ChatGPT可能会提供一个快速简洁的答案,但这并不能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些能力对未来发展至关重要。

也有人认为,人工智能只是“辅助”学生学习,无法让他们获得自主学习能力。

“现在对人工智能的使用,并没有‘傻瓜’到学生输入一个问题、就能立刻写出一篇完美论文的程度。”上海大学新闻传播学院讲师、硕士生导师徐偲骕对于学生使用ChatGPT等人工智能撰写论文持开放态度,“如果学生真的用人工智能生成了论文并且达到了我的要求,那说明他也是下了一番功夫的。”

正在国内某高校就读的彭羊也认为,一部分人过度神化了人工智能,“ChatGPT写出来的东西,其实并不能直接用。”

2023年2月,彭羊在《量化投资》这门课上被要求写一篇不限字数的课程论文。这门课程不仅涉及金融知识,也涉及计算机编程知识。他想到了用ChatGPT来辅助论文写作,“我问了它一些编程问题,让它给我的代码纠错、教我收集数据以及用Python(一种计算机编程语言——记者注)整理文件。”

“挺锻炼提问能力的!”彭羊表示,ChatGPT要通过用户与机器之间的问答才能得到答案,“要问很具体的问题,如果自己的问题模棱两可,它的回答可能也会有很大偏差,甚至有的时候答案会出错。”

彭羊认为,这种一问一答的过程,像人类在“驯化”人工智能,“问ChatGPT要有技巧,范围要由大到小,比如先提出诸如‘是什么’的定义类问题,如果希望得到更精准的回答,则可以预设情景,比如‘假如你是一名……你要……为了达成目标,你该怎样……’只有不断变换问问题的方式,才能获得最终想要的答案。”

“向机器人提问,也是一种学习的方式。”彭羊告诉记者,他使用ChatGPT主要还是为了优化自己的代码、润色论文内容,“而搜索到的内容,只有自行消化,才能达到学习目的。”

北京语言大学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硕士研究生罗玉婷曾与多家互联网公司AI实验室合作,她认为,人工智能提供给大家的只是一些信息,真正体现学术思想和原创性的部分在于作者自身对问题的洞察和思考,“人工智能没有这种体验,它只是集合了现在已有的信息,所写出来的论文就不会有新颖性和独创性。”

正在准备雅思考试的大三学生罗瑶,也认为ChatGPT更像个“助理”,她说,“ChatGPT的语言处理逻辑很严谨,特别适合用来准备语言类考试。”

雅思是考察英语听说读写四方面的英语考试,满分为9分。罗瑶的目标是考上雅思7分,但口语和写作成了她面前的一道拦路虎。上大课、请私教她都试过,但这两项还是保持在5.5分。

如今,ChatGPT帮了她大忙。

“人工智能了解雅思的评分标准,因此只需要输入题干和自己的答案,它就会给出分数预测。”罗瑶说,ChatGPT还能帮她检查文本里的语法错误,并给出更地道的用法建议,“相当于请了一个24小时在线私教。”

如果学不会提问,恐怕连AI都用不好

“Ask me anything!(有问题尽管问!)”是ChatGPT与用户聊天的开场白。

一些教育工作者、科研人员认为,一些学生恰恰不知道“问什么”,尚未建立起真正的“问题意识”,如果“问什么”都不知道,那么连AI这个工具都没法很好地使用。

2月6日,徐偲骕负责的课程《新媒体研究》即将结课。他依然选择课程论文作为结课方式,论文主题需要与中国社会的数字化转型有关。他认为,有的学生连一个有价值的问题都提不出来,更别说研究问题了。

上海大学文学院创意写作学科教授、博士生导师谭旭东多年来致力于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经常为学生布置诸如创作散文、童话、书评等类型的课程作业。他并不担心学生利用人工智能进行写作,“这类作业很容易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资源,学生自己有话可说,可能就不会抄袭或者去利用人工智能写作。”

“机器是‘生产’,而人是‘创造’。”谭旭东指出,老师们凭借多年的写作经验和研究积累,能够区分出真人和人工智能写作的区别。即便是相同的故事,语言能力强的人也能把一个老旧的故事讲得优美、有趣,甚至令人惊奇,他说,真正的写作,用词、造句和行文风格都是个性化的。

谭旭东并不担心人工智能会取代学生和教育的主体地位。他说,“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疆域很广阔,还有很多未开垦的处女地,需要我们去‘第一个吃螃蟹’。”

“ChatGPT是一种全新的知识工具,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它和我们几千年来依靠的书本、图书馆并没有两样,基于这样强大的知识工具来学习,孩子们应该学得更好。”2月9日,上海市教委副主任倪闽景撰文指出,面对ChatGPT,传统教育的方式方法需要作出重大调整。

他就此提出三点建议:教育的首要目标是培养能独立思考和有正确价值判断能力的人,而不再是获取特定的知识;要用ChatGPT等学习工具来协同改进教育教学方式;要更加关注学习的品质。

徐偲骕也更加注意在作业的布置中强调“问题意识”,他告诉同学们:“支持新奇选题,所研究的需要是真问题,而非‘杜撰’问题。”

一个好问题,既是年轻用户与ChatGPT对话的起点,也是校园学子做好学术研究的开端。(刘胤衡)

关键词: 人工智能 有人认为 各种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