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热讯:太极,让温县与世界深度相拥
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一大标识,从21世纪全球数亿人同练太极拳,到从中国航天员“巡天太极”的天地连线;从作为“国家名片”登上“邮票王国”列支敦士登票面图案,到在牙买加成功申遗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太极文化成为中国献给世界的美好礼物,太极产业也成为其发源地河南省温县与世界对话的闪亮名片。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科技与创意“双桂联芳”
“印象太极全域剧场不愧为荣获世界建筑新闻网大奖的建筑,这里的数字科技很让人震撼。”2022年7月,文化和旅游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副司长胡雁到太极拳发源地温县陈家沟参观后说。
如果说中国太极拳博物馆、印象太极等是因历史脉络与培训竞技的融合而吸引世界目光的话,那么,建设中的全日制本科院校河南太极拳学院,将成为以太极拳为主要特色的中国武术文化传播高端平台。
项目是太极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支撑。温县规划了控制面积达20平方公里的陈家沟太极拳文化旅游产业园区,利用“太极+水”“太极+文”“太极+农”资源推进项目建设,打造生态、人文、田园旅游带,形成“一核三带”的格局。
陈家沟既有荡荡大河,又有潺潺溪流。“村南是黄河、村西是南水北调渠,村中有创拳处东沟。”陈家沟景区管理局局长胡腾飞介绍,正在推进的东沟改造提升项目串联了祖祠、杨露禅学拳处、陈照丕陵园等,太极文化的源远流长在这里得到了很好展现。
此外,温县还以创建国家级太极文化(温县)生态保护区为核心,将太极文化与太极拳、四大怀药、沿黄景点、农业观光、农耕体验相融合,规划了太极文化之旅的主题线路。
竞技与养生“双轮驱动”
“金带连环束战袍,马头冲雪斩桂鳌。”位于陈家沟村北的国际太极拳交流中心是武风侠气积蕴的磁场。这里各类比赛此起彼伏。以这里为核心,驻扎在全国各地的4000余家拳馆,巡回举行的各类培训和比赛,向世界辐射绿色产业高速前行的康养能量。
温县武馆中心主任任海林说,“我们连续举办、协办十届中国焦作国际太极拳交流大赛,成功举办了央视‘武林大会走进陈家沟’、‘功守道’总决赛、全国武术之乡套路比赛等大型赛事,村级承办国家级赛事成为常态。”
学员在温县一家武校练习太极拳 徐宏星 摄
“每年仅村里接纳的太极拳爱好者就有近万人。”77岁的陈氏太极拳小架的代表人陈俊凌说,“太极拳主题的养生产品和康养项目吸引了全世界数亿人的目光。”
浚源与涵林“双向奔赴”
温县发展太极文化产业,始终在“浚源”与“涵林”中厚植人才“森林”。
在太极拳理论的继承创新等方面,近两年温县出版太极拳丛书120余部、音像教材300余套;成功举办太极拳文化传承发展系列研讨会和“名家讲堂”“名家论坛”等;创作了《水墨太极》《美丽陈家沟》《太极传奇》等文艺作品。
在培训高素质人才方面,温县成立中国太极拳职业教育中心,构建系统化、标准化、规模化的培训体系;统一规划、供地,实施“大师回归”工程,鼓励名家回乡办学;制定裁判员、教练员和运动员培养制度、培训计划,形成高端武术培训市场;推进武术段位制进校园活动,目前温县有5000余学生获得相应段位。温县成为区域性乃至国际化的太极拳文化扩散和辐射源头。
“国际化的名片, 让太极文化产业迈向新发展阶段的步伐更加铿锵。”温县县委书记杨磊说,“我们将深入挖掘太极文化资源,加大太极拳保护、传承、推广力度,进一步提升太极拳在全世界的美誉度、普及率,着力打造‘太极文化之城’。”
作者:崔新娟
关键词: 文化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