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新资讯:美国“后院”为何频频“造反”

今年 1 月北美三国领导人会谈,墨西哥总统(中)呼吁抛弃霸权主义干涉行为


【资料图】

作者:欧阳俊覃思语

2023年新年伊始,墨西哥总统洛佩斯公开喊话, 呼吁美国政府结束持续200年的“门罗主义”及其干涉主义政策。在随后1月24日的拉美和加勒比国家共同体(简称拉共体)第七届峰会上,坚决反对外来干涉和霸权主义再次成为拉共体国家的共识,会议通过的《布宜诺斯艾利斯宣言》呼吁,“结束对古巴的经济、商业和金融封锁”,“将古巴从所谓支持国际恐怖主义的国家的单边名单中删除”,并明确表示反对影响拉美和加勒比国家的任何“单边行为”。尽管拜登政府加大对拉美地区的战略关注和资源投入,力求修复美拉关系,但从以上种种可以看出,其所推行的“美国归来”政策成效并不显著。被美国视为“后院”的拉美地区国家近来缘何频频“造反”?

日益抵触美国霸权干涉

2023年正逢洛佩斯提到的“门罗宣言”发表200周年。长期以来,美国抱持“门罗主义”,将拉丁美洲视为“后院”,通过强权干涉、威逼利诱等手段迫使拉美国家按美国意志行事。在拉美国家眼中,“门罗主义”的出发点不是“美洲人的美洲”而是“美国人的美洲”。他们认为,美国一直以高高在上的姿态俯视拉美地区,从未平等尊重拉美国家自己选择的发展道路,将拉美地区视为需要美国“监护”的文明程度低下的“后院”,打着为了区域利益的旗号干涉拉美各国主权,阻止其与世界其他地区国家的友好合作。

长期以来,美国凭借自身在经济和军事方面的优势,频频以“胡萝卜加大棒”的手法对待拉美诸国。从美墨战争到入侵巴拿马,从对古巴禁运到制裁委内瑞拉,美国的行径不断证实拉美国家对其的指控。

美拉关系紧张原因多

拉美左翼力量接连上台执政是当前美拉关系趋于紧张的一大原因。在拉美地区,长期的殖民史使得各国人民特别珍视国家主权独立。左翼政党的民族主义情节尤为浓重,历来追求外交独立自主,倾向于与美国保持距离。在拉美地区主要国家取得执政地位后,左翼政党的政策主张虽然出现向中间路线靠拢的明显趋势,在对美态度上较之过去更为积极、务实,但相较右翼政党而言,显示出更强的对抗性,与美合作也更加审慎、戒备。

随着巴西重返拉共体,停滞已久的地区一体化进程再度重启,联合自强更成为拉美左翼执政党的首要选择。在拉共体第七届峰会发布的《布宜诺斯艾利斯宣言》中,成员国承诺在尊重“政治、经济、社会及文化多样性的基础上加强团结,坚定推进一体化进程”。峰会期间,巴西总统卢拉与阿根廷总统费尔南德斯宣布巴、阿两国将就创建共同货币启动准备工作,以促进地区贸易、减少对美元依赖。在左翼政党看来,美国属于干扰拉美团结和一体化进程的域外力量,需要时刻保持警惕。

此外,在经贸合作方面,拉美国家因新兴经济体崛起而有了新选择,减少了对美国在经济上的依赖,有了更大底气对美国说“不”。

美在拉地区影响力短期不会削弱

可以预见,由于存在结构性矛盾,今后很长时间内,美拉之间控制与反控制、干涉与反干涉的斗争仍将持续。不过,双方大概率会对斗争的广度、烈度进行管控,短期内美国在拉美地区的影响力不会受到根本性削弱。

美国依然是全球最主要的资金和技术供应方,是全球最大的商品和服务市场,拉美的经济发展离不开美国的支持。尽管受到特朗普政府不友好拉美政策的严重冲击,美国在拉美地区依然拥有民众基础,拉美国家和美国仍在移民、贸易和经济方面存在诸多交流合作,在共同解决贩毒、移民和气候变化等挑战上也有持续合作的空间。(作者单位:西南财经大学北京研究院)

关键词: 布宜诺斯艾利斯 霸权主义